其實任何一種文字的發展,都是從複雜趨向簡單,像是英文的單字,從以前的拉丁語演化而來,美語一些較長的單字也會有縮寫,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新的同義單字,中文也不例外,只是因為一些政治因素,大陸先改成簡體字,國民黨為了凸顯兩邊的不同,才會禁用簡體字。
語言與文字就是一種溝通的工具,只要雙方看的懂,能夠溝通,不會產生誤會就好了,只是現在使用繁體字的好像只剩我們了,站在保存文化的立場,我們要好好學習繁體字,可是語言、文字是看使用的人口數來衡量的,現在使用簡體字的人口眾多,為了不要使自己被邊緣化,還是要去學一些簡體字吧。
記得第一次接觸簡體字時,一本老鬼寫的“血色黃昏”,600多頁,剛開始的1/3幾乎看不懂,都用猜的,只要上下文聯想一下,大概都能猜出意思,看完一本時,大概都能看懂簡體字了。
我覺得最難猜的是人名,因為上下文完全不相干,真是無從猜起,最記得的是這個字“口十”,猜了好久才知道是“葉”,原來右邊的“十”代表的是---樹幹,左邊的“口”代表的是----樹葉,所以這個字是---葉。好玩吧!!!ㄅㄆㄇㄈ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,是民國初期,國民政府制訂的,以前人是用另一個同音常見字去註解的,
例如:“汶”從“問”音。
而外國人是用“羅馬拼音”的方式學習,主要是因為沒有調號的觀念,因為外國人只有輕、重音節的發音,而國語有五種音(一聲、二聲、三聲、四聲、輕聲),所以比較發不出來,其實也像用ㄅㄆㄇㄈ去發台語一樣,因為台語有七音,所以會怪聲怪調的。

參考資料
自己,曾接受過正音訓練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0936217011 的頭像
    b0936217011

    b0936217011的部落格

    b0936217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